- A+
龜甲牡丹是仙人掌科巖牡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龜甲牡丹是仙人掌類植物中最名貴的種類之一,因形似石頭故稱為“活的巖石”,全株常做盆栽用于觀賞。龜甲牡丹僅在一些大型植物園及科研院所有少量引種栽培,用于科研、科普。

龜甲牡丹仙人球(野生)
多肉龜甲牡丹的品種介紹
龜甲牡丹外形奇特,很像一塊石雕工藝品,有“活的石頭”之稱,開花多而嬌艷,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小型室內盆栽花卉。龜甲牡丹,是仙人掌科巖牡丹屬的一種植物,相似凹凸不平的龜甲和巖石,乍一眼是看不出。龜甲牡丹原產地是美國和墨西哥,因為生長的地方干燥、貧瘠的荒野地區,受環境因素的限制,龜甲牡丹生長極其的緩慢。龜甲牡丹在中國只有少數的地區通過合法渠道引進。你們有見過龜甲牡丹嗎?
由于常年的干旱炎熱氣候,該屬整個植株在原產地幾乎全埋在地下。植株大多單生,成年株偶爾會從基孳生仔球,具甜菜狀的肥大直根,植株地上呈蓮座狀,頂端附生乳白色絨毛。體色青綠色,附生白粉,株幅根據品種不同從7-20厘米不等,疣狀突起呈肥厚三角形。
多肉龜甲牡丹的形態特征
龜甲牡丹根為短粗的肉質直根;莖扁平呈倒圓錐狀,具鈍圓、先端尖、灰綠色的疣狀突起,表皮灰綠色,上表面皺裂成縱溝,縱溝處密生短綿毛,整體呈蓮座狀葉片灰綠,葉面具龜裂狀褶皺,似龜甲;果實橢圓形,綠色?;ㄆ跒榍?、冬季?;斏?,鐘狀,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3.5~4.0cm,艷麗奪目,且常數朵同時開放,晝開夜閉。
多肉龜甲牡丹的生長習性
喜強烈充足的陽光,空氣流通的環境。龜甲牡丹喜溫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土質要求排水良好,透氣性強的砂礫土;稍耐寒。
多肉龜甲牡丹的分布范圍
龜甲牡丹主要分布在美國德克薩斯和墨西哥、中國近些年引種栽培。中國僅有少數的植物園、科研院所等單位通過正常合法渠道進行龜甲牡丹等巖牡丹屬植物的園林引種栽培,暫無規?;膱@林生產及應用。
多肉龜甲牡丹的栽培養護
喜充足而柔和的陽光,空氣流通的環境,并要求栽培場所有一定的空氣濕度。生長季節要充分澆水,但忌盆中持續積水,每15天左右施一次“低氮、高磷鉀”的復合液肥,以使植株多開花。夏季需適當遮陽,如果光線太強,不但容易灼傷球體,而且生長緩慢。冬季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保持盆土干燥,能耐5℃的低溫。栽培中每年都要換盆一次,以促進植株生長茂盛。盆土要求排水、透氣性良好,并含有適量石灰質的沙質土壤。由于本種具肥厚的直根,宜用較深的盆栽種。
要求排水、透氣性好的砂質壤土,可用三份砂加碎磚(或石礫)、壤土、腐葉土各一份配制而成。較耐寒,在保持盆土干燥的條件下,能耐0℃左右的低溫,喜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在4~10月生長季節中,可充分澆水,但忌積澇,入秋后要逐漸減少澆水量,冬季的溫度越低,盆土應越干燥。
多肉龜甲牡丹的繁殖方法
龜甲牡丹等巖牡丹屬原產于美國和墨西哥氣候干燥、土壤貧瘠的荒野地帶,受氣候及自身生長習性等因素影響,龜甲牡丹等巖牡丹屬植物生長極其緩慢,一株球體直徑在15~20cm大小的野生龜甲牡丹,至少需要生長100年,因而其自然繁殖也十分艱難,部分野生種在野外已經滅絕。主要通過播種、嫁接等方式進行人工繁殖。
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是龜甲牡丹在自然界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但由于果實成熟期長,發芽困難,故發芽率十分低,且實生苗生長緩慢人工播種可在春季3~5月份,選擇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石灰巖砂質類土壤,發芽溫度控制在24℃左右,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一周左右即可發芽,但實生苗生長緩慢,至開花需要較長時間。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人工培育珍貴多肉植物品種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春季氣溫回暖后,以生長健壯的量天尺等柱狀仙人掌科植物為砧木,龜甲牡丹等巖牡丹屬植物基部萌生子球為接穗進行平接。接穗隨采隨接,嫁接室溫控制在20~30℃之間,不同地區可以根據地區差異選擇合適的嫁接季節。嫁接植株具有繁殖快、生長迅速和開花早的特點,但嫁接植株沒有肥大的肉質直根,后期容易出現營養供應不足,提前老化的現象,造成后期株老色衰,觀賞價值降低。
多肉龜甲牡丹的主要價值
園林花卉市場難見龜甲牡丹等巖牡丹屬植物蹤影,僅在一些大型植物園及科研院所有少量引種栽培,主要以室內盆栽或溫室培植的方式用于科研、科普。
觀賞與保健作用:龜甲牡丹是仙人掌類植物中最名貴的種類之一,因形似石頭,故稱為“活的巖石”。生長極其緩慢,全株常作盆栽觀賞。
多肉龜甲牡丹的珍稀程度
龜甲牡丹(學名:Ariocarpusfissuratus (Engelm.) K.Schum.),具有粗大的肉質根,株體單生或群生,呈墊狀生長,株體因品種不同而大小懸殊,單個球體直徑10厘米至15厘米,頂部扁平,被有濃厚的白色或黃白色絨毛。表皮具厚實而堅硬的三角形疣突,疣突表面上灰綠色,至褐綠色,皺裂成不規則的溝,正中間一條縱溝一直伸到疣的腋部,并具短綿毛;花頂生,鐘狀,粉紅色,長3.5厘米至4厘米,常數朵同時開放。
龜甲牡丹原產墨西哥北部及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貧瘠干旱、石灰石沙礫地區,環境惡劣,生長緩慢,龜甲牡丹是巖牡丹屬里面生長速度僅快于龍舌蘭牡丹的品種,一般長到15-20公分需要近百年的時間。再加上繁殖困難,種群稀少,因此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也有人叫它“活的石頭”,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簡稱華盛頓公約CITES),級別為瀕危,禁止任何形式的貿易,我國于1980年12月25日加入CITES,因此在我國也明令禁止進出口龜甲牡丹。
龜甲牡丹外形奇特,花朵嬌媚,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據媒體報道,一株龜甲牡丹的幼苗大概在一兩百元左右,隨著球體的變大,直徑越大價格越貴,高可達數千元。雖然龜甲牡丹價格高,但因為其屬于瀕危植物,因此不允許在國際間買賣,對不少多肉愛好者來說,擁有一株龜甲牡丹是夢寐以求的珍品。
龜甲牡丹近些經常有被海關查獲的走私品,大多被送到所在地的植物館,由植物研究者栽培繁育,從學術論文來看,龜甲牡丹的栽培和養護相對有難度,因為不易生根,稍有不慎,就會全株枯死。另外龜甲牡丹的繁殖也非常困難,常采用播種法或摘取仔球進行嫁接,由于植株果實成熟期非常長,且發芽很困難,故發芽率十分低且實生苗生長很緩慢。
龜甲牡丹雖然不是我國的野生資源,然而屬于人類所共有的野生資源,在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下,再加上人為的肆意濫采濫挖,使得龜甲牡丹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因而,為了保護瀕危的野生龜甲牡丹,不要郵購或者攜帶入境,避免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根據現行規定,如果走私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5株以上,或者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0株以上,不論價值大小,都要承擔刑事責任。
針對喜歡多肉的肉友們來說,關于多肉龜甲龍可能知道的不少,然而聽說過龜甲牡丹的卻不多,只有資深的多肉玩友才有些許了解,因為,龜甲牡丹屬于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Fauna and Flora,簡稱CITES)保護,除有國家機關證明為非商業進出口行為(例如純科研目的),禁止一切國際間的植株貿易。